用户名: 密码: 忘记密码 收藏本站 服务是一种责任  我们关注会员利益
最新公告: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资讯 > 病害防治 > 正文
新闻内容
罗非鱼的疾病与防治
发布时间:2011/12/20 9:48:14  新闻来源:互联网  点击数:1700

       一、肥胖症

      [病原] 长期投喂低蛋白、高脂肪、高糖类和缺维生素的饵料,造成罗非鱼脂肪代谢障碍,脂肪大量贮积,鱼体肥胖,抗病能力降低。

      [症状与诊断] 患肥胖症的罗非鱼呈全身性脂肪细胞增生、脂肪浸润,特别是腹腔内的脂肪组织以及脏器周围的脂肪组织显著增加,患病鱼腹腔内脂肪组织可达体重的3%-5%,肝脏呈淡黄色,肝组织高度脂肪变性,肝细胞萎缩。将整块肝组织剪下放在水中,会浮在水面上,而正常肝脏会立即沉入水底。

      [流行与危害] 工厂化养殖罗非鱼,密度高。若饵料营养不当,容易发生此病。该病主要危害性成熟个体。患病鱼抗病能力低,容易感染大肠杆菌和气单胸菌等病。肥胖症为条件致病菌的感染创造了条件。肥胖症继发细菌感染对罗非鱼造成更严重的危害。

       [预防与治疗] (1)改进饵料配方,尽量满足罗非鱼正常生长的需要。饵料中适当添加维生素B、维生素C和维生素E。也可增加一些天然饲料。(2)该病主要危害性成熟个体,应及时起捕成熟个体上市,可养活损失,缓解病情。(3)加强饲养管理,保持水质清洁水质清新鲜,定期服用抗菌素。

       二、运动性气单胞菌病

      [病原] 为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该菌广泛存在于正常鱼肠道中和池塘水中,属于条件致病菌。   

       [症状与诊断] 由嗜水气单胞菌引起的罗非鱼疾病,从症状表现来看,可以分为两个类型,即肠炎型和体表溃烂型.前者主要表现为肛门发红,肛门附近的皮肤发红;解剖观察可见肠道充血发红.后者主要表现为病鱼体表呈现斑块溃烂。

      [流行与危害] 肠炎型运动性气单胞菌病主要危害体重100克以下的罗非鱼,特别是10克以下的稚鱼.体表溃烂病在工厂化养殖和越冬期的罗非鱼鱼和和新鱼中均有发生.罗非鱼养殖密度高,容易造成鱼体损伤,加上溶氧低,水质条件差,病原菌数量增加快,很容易发生体表皮肤溃烂病.严重发病池感染率可在50%以上。

     [预防与治疗] (1)用水体终浓度为0.5毫克/升-1毫克/升的呋喃唑铜全池遍洒,每天1次,连用2天.(2)1毫克/升漂白粉(含氯量30%)全池涮洒。(3)每100千鱼体重用2克呋喃唑酮拌入饲料投喂,每天1次,连用3天。(4)加强入期间的饲养管理。水温保持在20度,投饵应少而精,及时捞去残饵;注意经常换水,保持水质良好,定期洒些石灰水,使水保持弱碱性,可以预防该病的发生。

     三、车轮虫病

     [病原] 车轮虫。

     [症状与诊断] 车轮虫寄生于罗非鱼的皮肤,鳍和鳃等与水接触的组织表面,但是主要寄生部位是鳃.感染车轮虫的病鱼,体色发黑,摄食不良,体质瘦弱,游动缓慢.有时可见体表发白或淤血.鳃上粘液分泌多,有局部变白的现象.鳃上皮组织增生,鳃丝肿胀或遭受破坏等,大量寄生会严重影响鳃的呼吸作用,使鱼窒息死亡。

      [流行与危害] 车轮虫病是罗非鱼的常见病流行比较广泛.在初春和初夏以及越冬期较多,特别是在养殖密度高,水质较肥的情况下更容易被感染.大量车轮虫寄生可引起罗非鱼大量死亡.因此,感染车轮虫后应及时进行治疗。

      [预防与治疗] 定期进行检查,掌握病情,及时治疗.发病池可用水体终浓度为0.7毫克/升的硫酸酮或0.5毫克/升的硫酸铜与0.2毫克/升的硫酸亚铁合剂,全池遍洒,病情严重的池塘,可连用2次-3次。

     四、爱德华氏菌病

    [病原] 为迟钝爱德华菌。            

     [症状与诊断] 病鱼体色发黑,腹部膨大,肛门发红,眼球突出或混浊白.此外,有的病鱼体表可见有膨隆发炎的患部,尾鳍,臀鳍的尖端和背鳍的后端坏死发白.解剖观察,有腹水生殖腺,特别是卵巢有出血症状,肠管内有水样物贮积或肠壁充血.肝,肾,脾,鳔等内脏,特别是肝脏,有白色小结节样的病灶,并且发出腐臭味。

      [流行与危害] 本病流行较广,是罗非鱼中比较常见的一种细菌病,危害严重。有急性暴发引起大批死亡的病例,但是多数是慢性死亡病例,持续时间较长。

      [预防与治疗] 池塘的养殖密度过高和池底污泥堆积是发病的主要原因.因此,要特别注意养殖密度合理,池塘清理和消毒,经常换水,保持池水清洁。

      五、假单胞菌病

      [病原] 为荧光假单胞菌.从病灶取材在普通琼脂平板上划线分离,20度-25度培养1天-2天,可见乳白色,有光泽的圆形菌落。

      [症状与诊断] 本病除眼球突出混浊发白,腹部膨胀外,其他外观症状不明显,解剖观察,腹腔有腹水贮积,在鳔,肾,脾有白色结节状病灶,鳔腔内有土黄色脓汁贮积。

      [流行与危害] 本病于1980-1981年在日本大阪府和爱知县的温室养鱼池发生过流行.但是发生病例不多,病势较缓慢,每天以0.2%-0.3%的死亡率持续发生。

      [预防与治疗] 本病的致病菌是水中常见菌之一。仅感染不健康的、抗病力弱的罗非鱼。因此,加强饲养管理,注意环境卫生,保持水质良好,是预防的主要措施.假单胞菌病在低水温时期发病较多,所以要特别注意保温,注意投饵量,搬运操作要细心,避免鱼体受伤.发病鱼池可用水体终浓度为1毫克/升的漂白粉(含氯量30%)全池遍洒1次-2次。

      六、链球菌病

    [病原] 为链球菌。            

    [症状与诊断] 病鱼从外观看,体色发黑,眼球突出或混浊发白,出血,病鱼腹部点状出血,鳃盖内侧出血等.解剖观察,有心外膜炎,腹膜炎等症状.患非深血性链球菌病的病鱼,眼球突出或混浊发病腹腔有腹水贮积,肛门周围发红,肠管弛缓。

    [流行与危害] 本病在日本鹿儿岛县,宫崎县,大阪府,奈良县都有流行。

    [预防与治疗] 预防该病的发生,应避免过密的养殖,加强饲养管理,注意池塘清洁和消毒.发病池塘可投喂强力霉素,螺旋霉素,红霉素或土霉素.每千克体重罗非鱼每天用50毫克抗菌素,混入饵料中投喂,每天1次,连续5-7天,有一定的治疗效果。

  七、水霉病

  [病原] 水霉。

    [症状与诊断] 水霉广泛分布于水中,营腐生生活,不能感染健康无损伤的罗非鱼.当由于操作和运输不慎而受伤,低温造成冻伤,或因寄生虫和细菌等感染造成原发病灶的时候,水霉孢子就会乘机侵入鱼体,在受伤或病灶处迅速繁殖,长出许多棉毛状的水霉菌丝.病鱼在水面游动缓慢,食欲减退,鱼体消瘦终至死亡。

    [流行与危害] 本病发生在20度以下的低温季节.罗非鱼扦捕,搬运过程中要尽量避免损伤.进入越冬池前可用3%的盐水浸洗3分钟-5分钟,进行鱼体消毒,并可促进伤口的愈合.越冬池水温应保持在20度以上.罗非鱼进入越科池后可用1毫克/升呋喃唑酮遍洒,预防细菌感染。

     [预防与治疗] 越冬池要进行严格消毒。鱼种扦捕、搬运过程中要昼避免操作。进入越冬池前可用3%的盐水浸洗3分钟-5分钟,进行鱼体消毒,并可促进伤口的愈合。越冬池水温就保持在20摄氏度以上。罗非鱼进入越冬池后可用1毫克/升呋喃唑酮遍洒,预防细菌感染。
八、指环虫病

    [病原] 即指环虫。

     [症状与诊断] 指环虫用锚钩和边缘小钩钩住鳃丝,并不停的运动,造成鳃组织的机械损伤,刺激鳃组织分泌大量粘液,鳃丝肿胀,贫血病鱼体色发黑,离群独游,不摄食。大量寄生严重影响鳃的呼吸作用,使鱼窒息死亡。

    [流行与危害] 该病流行比较普遍,往往与车轮虫病并发。它主要发生于夏、秋季节和越冬期。寄生强度大时可使大批罗非鱼死亡。

    [预防与治疗] 用水体终浓度为0.3毫克/升的晶体敌百虫全池遍洒,每天1次,连续2次,有良好的疗效。

     九、亚硝酸中毒症

    [病原] 养殖密度过大,换水量不足或长期不换水,使池水中亚硝酸浓度上升,高达10毫克/升-30毫克/升所致中毒症状。

    [症状与诊断] 病鱼血液呈巧克力色,肝脏带褐色。由于病鱼血液中血红蛋白变成高铁血红蛋白,使鱼体组织器官的氧气供应不足,引起摄饵不良。

    [流行与危害] 主要发生于冬季越冬池。患病鱼除因组织缺氧毙命外,也容易被细菌感染造成大量死亡。

    [预防与治疗] 注入新鲜水,降低亚硝酸浓度。防止过量投饵和过密养殖。

海南省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主办 地址:海口市美兰区大英山西二街法苑里2栋2单元1702室
邮政编码:570204 电话:0898-66533936 传真:0898-66533936 邮箱:xiehui898@163.com 琼ICP备1300298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