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知公告
食品安全更多>>
市场动态更多>>
相关连接更多>>
|
新闻内容
红体病的防治
发布时间:2011/12/7 10:46:44 新闻来源:当代水产 点击数:1500
每年春季的清明到五一和中秋国庆期间,养殖对虾容易出现红体病。表现为硬壳或软壳,有或无白斑,空胃空肠,体色微红,肝胰腺肿大、糜烂,病虾体弱无力,在水面缓慢游动或在池边浅水处死亡。而出现红体病前往往气候或水质不稳定。如下雨、台风、倒藻过后,此期间的发病率高,死亡快,一般3-5d死亡可达70%-80%。 对于这种流行的疾病,多数人都以为是病毒性的,但根据近3年来对发病池塘的跟踪、检测和分析,发现属于病毒病的很少,主要是弧菌和应激引起的。在早春和中秋前后,气候不稳定,藻类和水体变化大,非常适合弧菌的大量繁殖。 弧菌是自然界中的一种常见的菌群。目前已知道的有40多种,其中有部分菌株是条件致病菌。如霍乱弧菌、副溶血弧菌、溶藻弧菌和鳗弧菌等。弧菌一般大小为5-10μm×25-50,弧形,能运动,生长快,在37℃、有机质高的环境中,每10-15min即可繁殖一代。在养虾水体生态前期,当弧菌数量达到1000个/lm3时,养殖动物即将发病。养殖中后期,当弧菌数量比水体总异类菌少2个数量级时,认为是安全的。 从弧菌的生物学看来,当水体藻类突变、缺氧、气候异常时,弧菌将孤军独起,成为微生态中的优势种群,进而感染养殖动物引起发病。 在对虾红体病的判断中,可以通过发病的规律症状和病理特征来判断是细菌性红体或病毒性红体,可以通过实验方法来判断是感染性红体或者是应激性红体。如表1。 对于这种不同的红体病,应采用不同的防治方法。 近年来发展SPF无特定病毒的虾苗,基本上通过检测并不会带有白斑病、托À病毒病和皮下与造血组织坏死症病毒。若有带病原,则可能是清塘未彻底或水源带病毒,引起后天感染。 一般情况下,虾体携带病毒,也可以养殖成功。只有对虾在强应激下或细菌感染下,体质变弱,体内潜伏的病毒粒子大量增殖,达到发病阀值才会发病,随后病毒经口传播,导致全池感染发病死亡。因此病毒病的防治在于抗应激和提高对虾机体免疫力,避免细菌感染或寄生虫感染而引发病毒病。 一般的预防:1.彻底清塘,清除池塘底残留的细菌、病毒与寄生虫。建议:土池进水10cm,硫酸锌200g/亩泼洒。次日用清塘王400g/亩均匀干撒,即可彻底清塘;2.选择无病源的水源水。若进海水或河沟表层水,则需要再次消毒,清塘王500g/亩•m泼洒1次;3.保持水质稳定。养殖前期池水容易转清,建议用氨基酸益藻素500-1000g/亩•m+水博士300g/亩•m或肥水利生素300g/亩•m定期使用,30d后水质非常稳定;4.增强营养,强化体质。定期用促长大泡王、超能多维、高稳C和鱼虾丰等拌料投喂,提高体质及免疫力。 一旦出现病虾,诊断为病毒性红体,可控制几率相对较低,以下是曾用过的一种有效方案,以供参考:1.抗应激,解除环境的制约,用高稳C 250g/亩•m和安泰宁500g/亩•m泼洒,隔天再用一次;2.第二天用虾健清400g/亩用水浸泡30分钟泼洒;3.第三天用黑特威2kg/亩•m泼洒;4.停止投喂1d,第二天减少投料30%,用虾键清6‰+氟苯尼考3‰拌料投喂,每天2次,连用4-5d。 细菌性红体的防治主要在于稳定水质,控制水体弧菌的数量,使弧菌数量控制在发病阀值以内。一般的预防是:可以定期使用噬菌皇泼洒,每瓶2亩,也可用噬菌王500g/亩•m和氨基酸益菌素700g/亩•m混合泼洒,一来可以保水,二来可以控制弧菌数量。经近3年的示范,发现确实可行,发病率明显下降。其余的参考病毒性红体的预防措施。出现红体病虾时,也可以参考病毒病的治疗措施。 应激性红体的防治要点是:1.提高虾的体质,增强营养;2.保持水质较肥,稳定;3.天气水色突变恶劣时,给水质泼洒解毒护水宝、超级降解灵、高稳C、底舒安和应激安等解毒抗应激产品,解除或降解不良环境因子的变化和异常引起时虾的强应激,避免导致体弱而感染疾病;4.针对水质指标,尽快恢复良好的水质和底质环境。 可见,红体病并非是完全不能救治的。在养殖过程中,应尽量保持养殖水环境的稳定,控制池水中弧菌的数量,通过壮苗提高幼虾的体质,以抵抗在不稳定气候和水质突变时的应激,从而安全度过易感期。一旦发现红体,应仔细观察,辨明病因,对症下药,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