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忘记密码 收藏本站 服务是一种责任  我们关注会员利益
最新公告:
当前位置: 首页 > 原料基地 > 渔药常识 > 正文
新闻内容
渔药使用
发布时间:2011/12/8 9:53:31  新闻来源:互联网  点击数:3338

      (一)渔药使用须遵循的原则    
       1、渔用药物的使用应以不危害人类健康和不破坏水域生态环境为基本原则;   
       2、水生动植物增养殖过程中对病虫害的防治,坚持“以防为主,防治结合”;   
       3、渔药的使用应严格遵循国家和有关部门的有关规定,严禁生产、销售和使用未经取得生产许可证、批准文号与没有生产执行标准的渔药;  

       4、积极鼓励研制、生产和使用“三效”(高效、速效、长效)、  “三小”(毒性小、副作用小、用量小)的渔药,提倡使用水产专用渔药、生物源渔药和渔用生物制品; 
       5、病害发生时应对症用药,防止滥用渔药与盲目增大用药量或增加用药次数、延长用药时间等;
       6、食用鱼上市前,应有相应的休药期。休药期的长短,应确保上市水产品的药物残留限量符合国家有关规定要求;  
       7、水产饲料中药物的添加应符合国家有关规定要求,不得选用国家规定禁止使用的药物或添加剂,也不得在饲料中长期添加抗菌药物。
       8、禁止使用下列渔药:
   
     (1)禁止使用原料药;  
     (2)禁止使用高毒、高残留或具有三致(致癌、致畸、致突变)毒性的渔药;  
     (3)禁止使用对水域环境有严重破坏而又难修复的渔药;  
     (4)禁止直接向养殖水域泼洒抗生素;  
     (5)禁止将新近开发的人用新药作为渔药成分使用; 
     (6)禁止使用人畜、人渔共用药。 
     (7)禁止使用农业部《食品动物禁用的兽药及其他化合物清单》中规定的禁用药物。(二)给药剂量的确定  
      1、给药剂量按渔药制剂产品说明书为准。  
      2、外用给药量的确定  
    (1)根据水产动物对某种药物的安全浓度,药物对病原体的致死浓度而确定药物的使用浓度。 
    (2)准确地测量池塘水的体积或确定浸浴水体的体积。水体积的计算方法:水体积(m3)=面积(m2)×平均水深(m)。  
    (3)计算出用药量用药量(g)=需用药物的浓度(g/m3)×水体积(m3)。  
     3、内服药给药量的确定   
   (1)用药标准量:指每kg体重所用药物的mg数(mg/kg),每种市售药均有注明。
   (2)池中水产动物的总体重(kg)=估计每尾鱼的体重(kg)×鱼的尾数;或按投饵总重量(kg)÷投饵率(%)进行计算; 
   (3)投饵率(%):指每100kg鱼体重投喂饲料的千克数,根据鱼的不同养殖阶段,水质情况进行确定; 
   (4)药物的添加率(%):指每100kg饲料中所添加药物的mg数。由下列公式得出:用药标准量(mg/kg)÷投饵率(%)。
   (5)根据以上的数据,可以从两个方面得到内服药的给药量:
   如果能估算鱼的总体重,那么给药总量(mg)=用药标准量×鱼总体重;
   如果投饵量每日相对固定,且有一定的依据,那么给药总量(mg)=日投饵量(kg)×药物添加率。

   (三)给药时间的确定  
     1、通常情况下,当日死亡数量达到了养殖群体的0.1%以上时,就应进行给药治疗。  
     2、给药时间一般常选择在晴天上午11时前(一般为9:00~11:00)或下午3时后(一般为15:00~17:00)给药,因为这时药生效快、药效强、毒副作用小。 
     3、最适给药时间的确定应考虑以下方面:
    (1)渔药理化性质  
     多数渔药在遍洒给药过程中都要消耗水体中的氧气,因而不宜在傍晚或夜间用药(某些有氧释放的渔药除外,如过氧化钙、双氧水等);外用杀虫剂不宜在清晨或阴雨天给药,因为此时用药不仅药效低,还会造成水生动物缺氧浮头,甚至泛池。   
    (2)天气情况   
      池塘泼洒渔药,宜在上午或下午施用,避开中午阳光直射时间,以免影响药效;阴雨天、闷热天气、鱼虾浮头时不得给药。 
    (3)环境因素  
      常用杀菌剂和杀虫剂的药效随水温的升高而增强,一些杀虫剂的毒副作用也会随水温的升高而增强,如硫酸铜在35℃下全池泼洒就很容易造成中毒,应避免高温用药;对于逆温性的渔药,如菊酯类杀虫剂,更不宜较高的温度下使用;有些渔药对光线较敏感,见光后易挥发、分解失效,如高锰酸钾、二氧化氯、碘制剂等,因而不宜在中午光照较强时使用。   
     (4)水产动物生态习性  
      大潮期间或大换水后,大多甲壳类动物往往会诱发大批蜕壳,蜕壳过程中和刚蜕壳后的动物体质较弱,一般不宜用药,尤其对毒性大的渔药,如硫酸铜、福尔马林等更应慎用;小瓜虫和粘孢虫类,只有针对它们生活周期中离开寄生、活动在自然水体的药物敏感时期,合理用药,才能起到较好的杀灭作用,在每次具体用药时间上可根据养殖动物幼体喜在清晨浮于表层活动这一特性进行给药。泼洒药物应先喂食后给药,不宜在给药时同时投饵,否则将影响水生动物摄食。

     (四)选择给药途径时,应考虑以下情况:  
       1、患病动物的生理、病理状况  
        对于患病严重的鱼池,病鱼停止摄食或很少摄食,应选择全池遍洒、浸浴法等给药方法,避免使用投喂法、挂袋(篓)法;一些体表患有溃疡、伤口感染等病灶的,特别是亲鱼、龟、鳖、蛙类,可用涂抹法给药。   
        2、病原体的种类   
        由细菌、病毒和体内寄生引起的疾病,可用口服法、挂袋(篓)法、全池遍洒法、浸浴法、浸泡法给药;由体表寄生虫引起的疾病可用全池遍洒法、浸浴法、浸泡法给药。   
        3、药物的理化性质与类型  
        不同药物的水溶性不同,除杀虫药物外,能溶于水或经少量溶媒处理后就能溶于一水的药物可采取拌饵口服投喂法、全池遍洒法、浸浴法、挂袋(篓)法;杀虫类药物可用全池遍洒、浸浴法、挂袋(篓)法;疫苗、亲鱼催产激素使用可采用注射法(疫苗还可根据免疫对象选用浸浴法、喷雾法甚至口服法)。  
        4、治疗目的  
     (1)口服法适用于病后恢复以及内脏器官疾病的防治,患病动物病情严重时不宜采用;  
     (2)遍洒法用于杀灭体表、鳃部及水中病原体,通常在养殖池、器具消毒、杀灭敌害生物、苗种培育阶段使用,但用药量较大,使用不慎时易发生中毒死亡事故;   
     (3)浸浴法用来杀灭养殖动物体表及鱼鳃部寄生的病原体,一般只作转池或运输前后的预防消毒用,但不能杀灭水体中的病原体,浸浴法较易损伤鱼体;  
     (4)注射法对细菌性、病毒性疾病都可防治,适用数量少又珍贵的种类,或是用于繁殖后代的亲本疾病防治;注射法费工费时,特别是在鱼小数量多的情况下,一般不宜采用;  
     (5)涂抹法主要用于某些鱼、蛙、鳖等养殖动物,皮肤溃疡病及其他局部感染或外伤等体表病灶的处理,但易使药液流入鳃部,致鳃坏死; 
     (6)挂篓(袋)法用于摄食时杀灭养殖动物体表和鱼鳃部病原体,常用于预防或病情较轻时的治疗,挂篓(袋)法对病原体杀灭不彻底。 

     (五)疗程的确定   
       l、疗程长短应视病情的轻重和病程的缓急以及渔药的作用及其在体内的代谢过程而定,对于病情重、持续时间长的疾病一定要有足够的疗程,一个疗程结束后,应视具体的病情决定是否追加疗程,过早停药不仅会导致疾病的治疗不彻底,而且还会使病原体产生抗药性。  
       2、一般来说,抗生素类渔药的疗程为5~7天;杀虫类渔药疗程为1~2天;采用药饵防病时疗程为10~20天,但不同的药物、不同的养殖对象和所针对的不同的病原体其疗程各不相同。如敌百虫治疗锚头鳋病时的疗程为5天,一般用2~3个疗程,每个疗程相隔5~7天;而用其治疗中华鱼鳋病时每个疗程只需3天左右,一般只需一个疗程。
    (六)渔药使用效果的判定  
      1、养殖环境改良剂能使养殖环境主要指标改善50%以上为显效,10%~40%为有效,10%以下为无效。施药2天后,养殖水生动物生理活动应能恢复正常。   
      2、抗微生物药物与消毒剂有效率在85%以上为显效,60%~85%为有效。  
      3、杀驱虫药物有效率在85%以上为显效,60%~85%为有效。同时还应考虑药物对寄生虫杀灭、虫体活力抑制、动物行为的变化等情况进行综合评价。   
      4、渔用饲料药物添加剂计算各组水生动物阶段增重、饵料系数、生长速度、成活率、活力指标及经济效益。一般认为其效果比对照组提高10%以上时为有效。 
      另外,给药后若机体出现新症状,有可能为药物所造成的不良反应,应慎重判断;养殖动物给药后病情恶化,死亡数保持治疗前的水平或超过治疗前的水平,则认定为无效。此时应进一步检查、诊断、分析原因,为继续治疗做出决定。若一时找不到适用的渔药,且用药后养殖效益分析处于亏损状态,影响水产品品质,此时应考虑停药,通过调节池塘理化状况来控制疾病的进一步蔓延。

     (七)改换渔药的原则 
       1、原使用渔药无效或效果不明显;   
       2、原使用渔药有效,但为避免病原产生耐药性或抗药性;   
       3、对病情进一步确诊,发现误诊或漏诊; 
       4、改用其他渔药后,可更有效的治疗或控制疾病; 
       5、改用其他渔药后,养殖效益在盈亏平衡点之上。
     (八)渔药使用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1、泼洒法  
      (1)对不易溶解的药物应充分溶解后,均匀地全池泼洒;  
      (2)室外池塘泼洒药物一般在晴天上午进行,因为用药后便于观察,高锰酸钾等对光敏感药物则在傍晚进行;  
      (3)泼药时一般不投喂饲料,最好先投喂料饲后再用药;  
      (4)泼洒药物应在上风处逐浙向下风处泼洒,以保障操作人员安全;  
      (5)池塘缺氧、鱼浮头或浮头刚结束时不应泼洒药物,因为容易引起死亡事故。如池塘设有增氧机,泼洒渔药后最好适时开动增氧机; 
      (6)池塘泼洒渔药后一般不宜人为干扰,如拉网操作、增加投苗量等,若要进行此类操作需待病情好转并稳定后进行。  
       2、浸浴法  
     (1)捕捞患病水产养殖动物时应谨慎操作,尽可能避免患病动物受损伤,对浸浴时间应视水温、患病体忍受度及渔药使用说明书等灵活掌握;  
     (2)由于浸浴时养殖动物的密度一般较大,浸浴的时间较长时要充气;  
     (3)尽量减少因浸浴所产生的应激反应。 
       3、注射法 
       应先配制好注射药物,注射用具也应预先消毒,注射药物时要准确、快速、勿使患病水生生物受伤。 
       4、口服法 
      (1)用药前应停食1~2天,使养殖动物处于饥饿状态或半饥饿状态,以便其最大限度地摄食药饵。  
      (2)投喂药物饵料时,每次的投喂量应考虑同水体中可能摄食饵料的混养品种,但投饲量要适中,避免剩余。  
       5、悬挂法  
       悬挂所用的袋(篓)应置于养殖对象经常出没场所,如食台、塘边上风处等。悬挂所用渔药的总量不应超过该渔药全池泼洒的剂量,抗生素等药物不得用袋(篓)悬挂用药。  
       6、其他  
      (1)在使用毒性较大的渔药时,要注意安全,避免人、畜、水生生物中毒;  
      (2)化学药品配制一般应选用木质、塑料或陶瓷容器;  
      (3)如发现用药后有异常反应时,应及时报告有关技术员或采取相应的措施,如注意排水和添加新水、增加充气量等;
      (4)混养池塘中使用渔药时不仅要注意患病对象的安全性,同时也要考虑选择的药物对未患病种类是否安全;  
      (5)为了避免病原菌产生耐药性,还应根据药物的种类和特性,决定药物、的轮换使用;  
      (6)注意不同养殖种类、年龄和生长阶段的水生动物对渔药敏感的差异性;  
      (7)不同的国际组织和国家对渔药的休药期和残留限量要求都有明确的法规或管理规定,而这些规定又经常不定期修改,所以,养殖者 要经常关注这些变化;  
     (8)用药时要注意温度、盐度的变化。通常药物的用量是指水温20℃时的基础用量,水温达到25℃以上时,应酌情减少用量,低于18℃时,应适当增加药量;  
     (9)对特种水产养殖动物要慎重用药;产卵季节谨慎用药;池塘“转水”时禁止用药。

海南省水产流通与加工协会主办 地址:海口市美兰区大英山西二街法苑里2栋2单元1702室
邮政编码:570204 电话:0898-66533936 传真:0898-66533936 邮箱:xiehui898@163.com 琼ICP备13002980号-1